近年来,成都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(以下简称“成师经管学院”)围绕暑期“三下乡”等志愿服务活动开展多方实践,探索出一条模式与机制“双创新”的道路。
创新模式着力推动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快速成长
7月7日至7月13日,成师经管学院2024年暑期“三下乡”社会实践活动圆满完成,3支实践团队分别奔赴广元、绵阳和成都温江区,开展不同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。
与以往社会实践活动有所区别的是,成师经管学院今年的“三下乡”活动还特别邀请了企业导师全程参与指导,学生有前沿知识和技能、企业有市场经营的经验、乡村有发挥才能的场景,这样一来,能够针对实际需求开展创新创业能力培育,实现学生快速成长。
成师经管学院2024年暑期“三下乡”社会实践3支队伍中,“剑阁知行队”15名师生志愿者深入广元市剑阁县姚家镇开展社会调研和实践。
姚家镇党委书记郑玉东对于成师经管学院的实践活动十分认可。他表示,通过学校、学生、政府与企业的联动参与,让大学生实践活动“有效、有用、能落地”,为当地既带来新思维,也引入新模式、新路径,乡村振兴需要更多这样的活动。
如何通过模式创新,在实践活动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?成师经管学院党委书记张晓非表示,通过今年的活动,“学校主导、学生参与、政府支持、企业赋能”的社会实践活动创新模式逐步成型,未来还将在此基础上不断丰富内涵,让学生、学校、实践基地和参与企业都能有收获。
创新机制着力构建“校地企”三方育人平台
张晓非介绍,今年暑期“三下乡”活动开始前,学院组织老师前往多地考察调研,反复与当地政府和企业座谈,围绕学校的专业设置和学生能力,科学设置实践内容与主题,为成功开展实践活动奠定了基础。
以“剑阁知行队”为例,成师经管学院团队到达姚家镇后,在“爱心伴读”活动中持续开展了多场漆扇、剪纸等“非遗”文化课堂;围绕姚家镇剑门关土鸡产业,志愿者深入调研当地养殖企业,并与企业导师交流学习电商知识,开展了多场剑门关土鸡相关产品直播助农活动。
成师经管学院一行专门组织学生慰问当地空巢老人,并为姚家镇的父老乡亲带去了一场场生动的“防诈骗”宣讲会。“‘三下乡’就是要让青年学子深入田间地头,在劳动中切身体验和思考如何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。”张晓非说,活动期间,实践团队深入乡村,下地干活、进屋做饭,在生产劳动中感受当代中国乡村的美好画卷,为乡村振兴的难点、痛点想办法、出主意。
据介绍,成师经管学院“三下乡”活动期间,开展了多场学院、学生、当地政府、当地企业代表与企业导师等共同参与的座谈会、夜话会,围绕学生的创业就业、乡村振兴、产教融合等话题开展讨论,形成良性互动。志愿者们还来到翠云廊,组织开展了保护生态环境的主题活动。
“三下乡”社会实践活动是青年大学生应用知识、展示才华、磨炼意志、实践成才的大课堂。张晓非表示,与当地政府有效沟通、与企业深度合作、企业导师直接指导学生等工作机制是成师经管学院在开展“三下乡”社会实践活动中积累和总结的宝贵经验,在机制和模式“双创新”的助力下,对学生的综合能力有质的提升,对当地经济产业提供了切实的帮助,促成了学校、学生、政府、企业的紧密联结,激发了学生深入基层、服务农村的热情,从而实现实践育人和服务社会的双向赋能。(张其丰、胡珊珊)